欢迎访问筑脸网筑脸,连接建筑的一切
浙江汇杰有机硅股份有限公司
首页》新闻资讯》2021年中国硅酮结构密封胶市场前景优势分析

2021年中国硅酮结构密封胶市场前景优势分析

硅酮胶是有机硅类产品,由于其粘接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有耐候性、抗振性、防潮、抗臭气、适应冷热变化大的特点,加之其较广泛的适用性,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

我国大量硅酮建筑密封胶的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首先大量使用的是酸性硅酮封胶(俗称玻璃胶),目前也是用量最大的品种。后来由于玻璃幕墙、铝板幕墙及石材幕墙建筑的快速发展,对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而中性硅酮密封胶也得到了大量使用。我国的硅酮密封胶经历了从国外进口、进口分装、国内生产几个阶段,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硅酮密封胶主要为国内生产。

节能型建筑兴起 加大硅酮密封胶使用需求

中国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硅酮密封胶总量不如发达国家高,但节能型建筑的兴起将会加大硅酮密封胶的使用需求。

硅酮密封胶根据工程不同,可分为结构胶和普通密封胶。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对结构胶的要求比较严格,由于结构胶主要用于粘结建筑主体结构,承受风荷载及玻璃的自重荷载,同时又要满足标准规定的弹性模量,所以其技术含量较高。硅酮密封胶的使用比例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和使用量,总体而言,密封胶在幕墙建筑中使用率可达到10%,在门窗生产中所占比例更少。不过在整个建筑和建材中的使用量比较大。

中国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密封胶总量不如发达国家高,包括防水、密闭、透气等。之所以用量相对较少,是因为中国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所需粘合的部分相对不多,所以需求量小。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建筑多是轻质墙体结构,需粘合部分较多,所以需求量较大。

但是如今中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能型建筑,对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密封胶在节能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密封胶在接缝中承受接缝的变化及环境影响而不被破坏,今后的使用率势必不断增加,同时对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

国产硅酮密封胶和国外品牌差距不大,基本能达到国际标准。

近两年国产硅酮密封胶和国外品牌硅酮密封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早些年我国在结构性用胶上还是空白,全部采用进口。近几年,中国企业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崛起,兴建实验室,建立产品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善售后服务等,尤其是初具规模的国内密封胶企业,产品质量已经能够达到国内标准,技术水平也在不停提高,产品价格和国外已没有大的差异。

目前,部分密封胶的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差不大,只有和欧洲的几项标准不太一致,国内标准也在修订调整中。另外,国外企业在市场运作和企业管理上颇具优势,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但和国外产品相比,国产密封胶在技术和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更具备价格和地域优势,其发展前景很大。

国产密封胶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价格低、技术与国外产品差异小之外,还得益于地域优势。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工程一般都冠以“时间紧、任务重”的帽子,所以物美价廉、技术过关、又能及时供货的产品是工程中愿意采用的。进口胶供给一般会涉及到进口周期和运输周期,但国产胶却可以保证及时供货,所以国内建筑工程更愿意采用国产胶。虽然现在很多国外产品生产也都本土化了,但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我国硅酮结构密封胶技术已达到世界水平,超高性能的建筑密封和隔热节能材料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建设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和鼓励对门窗幕墙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保温隔热处理,特别是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颁布实施以后,对门窗的节能提到了强制性标准的高度。目前铝窗采取用中空玻璃、低反射玻璃,推广隔热型材等方法,使整窗传热系数大幅降低,提高其节能水平。在冬季,带有隔热条的窗框能够减少1/3通过窗框散失的热量;在夏季,带有隔热条的窗框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

建筑密封材料是建筑业尤其是幕墙门窗行业的重要功能材料,以硅酮结构胶为代表的建筑密封材料近十年来在幕墙门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2008年我国的各类既有幕墙面积已达到了2亿多平方米,数十亿平方米的门窗采用硅酮胶进行密封。密封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门窗的隔热性能。但用量很大的硅酮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上的密封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幕墙工程竣工不久就漏水,不仅损坏了建筑的内装修,还危及到幕墙金属结构的安全,更谈不上节能。硅酮耐候胶本来是良好的隔热材料,却因为透风漏水而成为耗能的罪魁祸首。

美国塞班岛以其残酷的二战战场和美丽的风光闻名于世,但每年10余次的飓风却给当地的幕墙工程以严峻的考验。岛上最大的幕墙工程是某五星级酒店,距离海岸线仅两百米,巨大的风压年年使幕墙结构失效漏水,飓风把雨水挤进裂缝,多年来美国自己生产的密封胶都无法解决。但这个酒店重新整改的时候,使用我国的超高性能的密封胶,一经采用便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证明我国的硅酮结构胶技术已达到世界水平。


免责声明


1. 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筑脸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筑脸网出处。

2. 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 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筑脸网资讯频道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电话:0575-85226189

邮箱:2331648090@qq.com